移动模架作为桥梁现场浇筑的核心装备,其适用性需结合桥梁结构特点、跨径条件及环境因素综合判断。以下从典型桥梁类型及施工场景展开说明:
一、梁式桥结构的普适性
连续梁与简支梁桥
移动模架尤其适合多跨连续梁桥的逐孔施工,通过液压系统实现模板开合与模架纵移,可有效控制梁体线形精度。例如,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桥采用下行式移动模架完成宽墩铁路简支箱梁施工,验证了其在简支梁结构中的可行性。跨径范围通常在 20-70 米,部分特殊设计可覆盖更大跨径(如广州珠江黄埔大桥 62.5 米箱梁)。
变截面箱梁桥
通过调整支撑系统和模板结构,移动模架可适应梁高渐变的变截面箱梁。例如,某专利技术通过变宽支撑系统和模块化模板设计,实现了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的逐孔现浇,解决了传统支架法在变截面施工中的局限性。
二、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
跨山谷与水域桥梁
在深谷、河流等无法搭设支架的区域,移动模架通过墩顶支撑体系直接施工,避免地基处理难题。如杭甬复线宁波三期项目在滩涂环境中采用定制移动模架,利用超大承压板分散荷载,实现千吨级箱梁的逐跨现浇。
城市高架桥与高墩桥梁
移动模架施工不占用桥下空间,适合城市交通繁忙区域的高架桥建设。例如,龙门大桥东辅航道桥采用双向走行移动模架,在 700 米小半径曲线上完成 50 米跨箱梁浇筑,同时满足双幅交叉作业需求。对于高墩(30 米以上),其自稳结构可减少高空作业风险。
三、特殊桥梁形式的拓展应用
曲线桥与异形结构
通过主梁铰接设计和模板微调机构,移动模架可适应平曲线半径≥600 米的桥梁。例如,某项目采用底模包侧模形式及腹板模板 T 型板,成功完成小半径曲线箱梁施工,接缝错台控制在 1mm 以内。
跨海大桥与海洋环境
针对海风侵蚀和台风频发的跨海场景,移动模架采用防腐钢结构和抗风限位装置。如龙门大桥东辅航道桥通过增设风速仪和急停系统,在台风频发区域实现 50 跨箱梁的安全施工。
四、经济性与效率优势场景
长联多跨桥梁
移动模架在桥梁长度超过 800 米时经济性显著,设备摊销成本降低。例如,MSS1600-52/58 型移动模架在 800-1300 米多跨桥施工中,通过体系转换和模板周转,施工效率比传统支架法提升 50% 以上。
软基与受限场地
在软弱地基或场地狭窄区域,移动模架无需大规模支架基础处理。如某铁路项目在软基路段采用移动模架,通过支腿反力监测和预压调整,实现了梁体沉降偏差≤3mm 的控制目标。
五、结构与工艺限制条件
箱梁结构为主
移动模架设计核心针对箱梁截面,其模板系统与支撑体系难以适配 T 梁或空心板梁。
跨径与曲率限制
常规移动模架适用跨径 20-70 米,小半径曲线需特殊设计(如铰接主梁),且最小平曲线半径通常≥600 米。
施工中需重点复核桥梁设计参数与模架性能匹配度,例如主梁挠度限值(L/500)、支腿反力分布等,通过预压试验验证结构安全性。对于复杂桥型,建议结合 BIM 建模进行施工过程模拟,确保模架移位与混凝土浇筑阶段的受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