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架初始定位与锚固是确保桥梁施工精度与安全的核心环节,需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实施。以下从定位基准建立、结构调整到锚固锁定的全流程操作要点说明:
一、定位基准建立与测量控制
基准点设置:在桥墩顶面预埋 4 个高精度测量基准点(采用 φ16mm 钢筋头,顶面刻十字线),通过全站仪建立三维坐标系,确保相邻桥墩基准点高程差≤2mm,横向偏差≤3mm。
主梁定位:使用全站仪测放主梁设计位置,控制主梁中心线与桥中线偏差≤5mm,纵向前后支点与墩中心对齐误差≤10mm。采用激光投线仪辅助调整主梁横向水平度,确保腹板垂直度偏差≤2mm/m。
模板预拱度设置:通过螺旋千斤顶调整底模预拱度,跨中预拱值按设计值(如 32m 梁为 20mm)设置,采用水准仪逐点复核,误差控制在 ±2mm 内。侧模通过液压油缸调节,接缝错台≤1mm。
二、锚固系统安装与紧固
支腿锚固:前、后主支腿通过 φ32mm 精轧螺纹钢与桥墩预留孔锚固,每支腿配置 4 根预应力筋,采用穿心式千斤顶张拉至设计吨位(如 2500kN),锚固螺母扭矩≥400N・m。支腿底部与墩顶接触面采用 20mm 厚钢垫板,四角高差≤1mm。
主梁连接锚固:主梁对接焊缝采用全熔透焊接,焊缝等级不低于二级,焊后进行 100% 超声波探伤。拼接螺栓采用 10.9 级 M20 高强螺栓,初拧扭矩 150N・m,终拧扭矩 300N・m,使用扭矩扳手按 10% 比例抽检,偏差≤±10%。
模板系统锚固:底模通过 φ25mm 预埋螺栓与主梁固定,螺栓间距≤500mm,外露丝扣≥3 扣。侧模采用斜撑杆与主梁连接,撑杆两端销轴需安装开口销,防止脱落。
三、系统检查与安全锁定
结构稳定性检查:使用应变仪监测主梁关键截面应力,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5%。通过静力水准仪实时采集支腿沉降数据,加载前后沉降差≤3mm。
液压系统测试:启动支腿顶升油缸,测试系统压力稳定性,额定压力下保压 10 分钟,压降≤1MPa。检查油缸同步性,多缸行程偏差≤5mm。
安全防护措施:在主梁两侧安装防倾覆钢楔块,每 5m 设置一组,楔块与主梁间隙≤2mm。遇 6 级以上大风时,需额外增设缆风绳,锚固于桥墩预埋环上,缆风绳预拉力≥50kN。
四、验收与数据归档
定位精度复核:使用全站仪复测主梁中心线及高程,偏差超出 5mm 时需重新调整。检查模板接缝宽度,***间隙≤2mm,局部漏浆处采用密封胶封堵。
锚固质量验收:采用扭力扳手逐根检查高强螺栓,不合格率超过 5% 时需全面复拧。抽查 20% 预埋螺栓进行拉拔试验,抗拔力≥设计值的 90%。
资料存档:整理测量记录、应力监测数据、螺栓扭矩值等形成专项档案,作为后续施工依据。建立设备检查台账,记录每日锚固系统状态及维护情况。
施工中需严格执行 “三检制”,重点检查支腿垫板密贴度(间隙≤0.5mm)及电缆绝缘性能(≥4 兆欧)。通过精细化定位与可靠锚固,可确保移动模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变形可控,为桥梁线形精度提供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