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与方案筹备
施工前需完成图纸会审,重点核对龙门吊跨度、轮压与基础设计参数的匹配性,地基承载力需通过地勘报告确认≥0.2MPa。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明确安装顺序、焊接工艺及轨道铺设精度要求(如轨距偏差 ±5mm),并经专家论证通过。技术交底需覆盖焊缝探伤标准(GB/T3323 II 级)、螺栓紧固扭矩值等关键参数,确保作业人员掌握工艺要点。
二、场地与基础处理
清理作业区域障碍物,轨道基础需分层碾压(每层≤30cm),压实度≥95%,并浇筑 C30 混凝土条形基础(厚度≥60cm),预埋铁定位偏差≤5mm,顶面标高误差 ±3mm。软弱地基区域需采用级配碎石换填(压实后干密度≥2.0g/cm³)或桩基加固,确保基础沉降量≤L/1000(L 为跨度)。
三、设备与材料验收
清点主梁、支腿等钢结构件,检查焊缝外观质量(无裂纹、夹渣),关键部件需附 UT 探伤报告。轨道选用 43kg/m 以上钢轨,接头错台≤1mm,配套压板螺栓扭矩值≥200N・m。电气元件需提供绝缘测试报告(电阻≥1MΩ),电缆线无破损老化,导电滑线防护板完整。
四、人员与工具配置
操作人员需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接受专项培训,掌握紧急制动、限位器触发等应急操作。配备 50t 汽车吊、经纬仪、扭矩扳手等设备,其中经纬仪用于轨道直线度检测(偏差≤3mm),水准仪监测双轨高差(全程≤15mm)。焊接设备需调试电流参数(如打底焊 110-130A),焊条烘干至 350℃保温备用。
五、安全与应急保障
设置警戒线及警示标志,配备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物资,接地系统电阻≤4Ω,电缆线架空高度≥5m。大风预警装置需提前调试,风速≥15m/s 时停止作业并锚固设备。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坍塌、触电等场景的处置流程,演练频率不少于每年 1 次。
关键控制项:轨道接缝间隙 1-2mm(寒冷地区 4-6mm),预埋件锚筋拉拔力≥30kN,混凝土养护期≥7 天。施工前需完成基础回弹检测(强度≥设计值 80%),并留存测量记录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