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涂布是节段拼架桥机施工的关键环节,通过精细化操作实现节段间的可靠粘结,确保结构整体性与密封性。以下从准备、涂布、控制、验证四个维度解析具体流程。
一、涂布前预处理
节段表面清洁
使用钢丝刷清除节段对接面浮浆、油污及松散颗粒,高压水枪冲洗后用空压机吹干。采用超声波检测仪检查表面无裂纹,确保粗糙度符合设计要求(如凿毛深度≥5mm)。预应力孔道周边需粘贴高压缩性密封圈,防止胶粘剂渗入堵塞管道。
胶粘剂性能确认
选用改性环氧树脂类胶粘剂(如 JN-P 胶),检查其触变性(立面涂抹 20mm 无流坠)、可操作时间(≥45 分钟)及固化特性(24 小时抗压强度≥50MPa)。按配比(如 A:B=3:1)在洁净容器中低速搅拌 3-5 分钟,至色泽均匀无分层。
二、三维涂布工艺控制
厚度与均匀性管理
采用不锈钢刮铲同步涂布对接面,厚度控制在 1-2mm,缝隙较宽处可局部加厚至 3mm。涂布方向需保持一致(如从顶部向底部),避免产生气泡。分区域同步施工时,总耗时需控制在 45 分钟内完成。
节段快速对接
涂布完成后 30 分钟内启动节段对位,通过三维千斤顶微调使节段轴线偏差≤±2mm,高程偏差≤±1mm。临时预应力张拉至 0.2-0.3MPa 预压应力,使胶缝宽度压缩至 1mm 左右,确保胶粘剂充分密实并溢出均匀。
溢胶清理与保护
采用刮刀清除接缝外溢胶粘剂,避免污染预应力孔道。覆盖防雨布防止雨水冲刷,固化期间禁止扰动节段。环境温度低于 5℃时需搭设保温棚,采用蒸汽养护(温度 40-60℃)加速固化。
三、质量验证与安全防护
粘结强度检测
每 50 个节段抽取 3 组试块进行抗拉强度测试,结果需≥混凝土母材强度的 1.1 倍。采用 X 射线探伤检查胶缝密实度,填充率需≥95%;超声回弹仪检测实体强度,回弹值≥设计值的 95%。
全程安全管控
作业人员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及防毒面具,施工区域保持通风良好。胶粘剂存储需远离火源,配备灭火器材。风速≥12m/s 时暂停作业,雨天采用彩条布覆盖工作面。
四、过程质量控制
环境参数监测
温湿度传感器实时反馈数据,环境温度宜控制在 10-30℃,湿度≤80%。超出范围时调整施工时间或采取降湿升温措施。
数据闭环管理
记录涂布时间、预应力张拉值、环境参数等信息,生成施工日志。实测数据与 BIM 模型对比,三维坐标偏差需≤±3mm。全程执行 “三检制”,重点核查胶粘剂配比、涂布厚度及固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