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梁预制梁施工体系中,架桥机与提梁机构成 “地面转运 - 空中架设” 的关键设备组合,两者通过功能划分与流程衔接实现预制梁从生产到安装的全周期作业。这种分工既基于设备结构特性的差异化设计,又依赖施工环节的***协同。
功能区分首先体现在作业场景与核心任务的不同。提梁机作为制梁场的核心起重设备,主要承担梁体的短途转运与装载任务,其门架式结构具备超大净空特性,可实现预制梁从制梁台位到存梁台位的垂直提升,以及向运梁车的***装载。其作业特点表现为低速度、高稳定性,通过变频调速系统和均衡吊点设计,确保梁体起吊时受力均匀,避免产生附加应力。而架桥机的核心功能是跨墩架设,需在桥墩间完成梁体的纵向移位、横向对位和最终落梁,因此配备主梁转向、支腿调平及天车横移等多套调整机构,通过液压系统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适应桥梁曲线线形和墩顶高程偏差。
结构设计的差异决定了两者的功能边界。提梁机采用刚性门架结构,两侧支腿配置可换向行走机构(轮轨式或轮胎式),通过回转支承实现 90 度转向,满足制梁场纵横轨道的交叉作业需求。架桥机则以柔性主梁为核心,通过前、中、后支腿的组合支撑实现跨孔作业,支腿底部配备液压油缸和水平旋转装置,在过孔时完成支撑状态转换,确保荷载均衡传递。
施工协同贯穿于梁体流转全过程。前期准备阶段,提梁机完成架桥机的现场组装,通过双机抬吊将解体的主梁、支腿等部件***对接;梁体转运时,提梁机将预制梁从存梁台吊起并平稳放置于运梁车,通过刚性拉杆实现双机同步控制,确保装载偏差不超过规范限值;架梁阶段,运梁车将梁体运送至架桥机腹内,架桥机通过天车系统承接梁体,提梁机则转移至下一作业循环,形成 “提梁 - 运梁 - 架梁” 的连续作业流。在沪宁合高铁施工中,提梁机先架设起始段 4 - 5 孔箱梁作为架桥机作业平台,再通过运梁车喂梁配合架桥机完成后续架设,充分体现了两者的功能互补性。
安全控制体系强化了协同可靠性。提梁机通过机械限位和液压同步确保双机抬吊均衡,架桥机则依靠支腿压力传感器和天车行程限位实现作业安全,两者共同构成预制梁施工的风险防控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