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曲线半径(<500m)桥梁架设中,架桥机需应对线路曲率带来的空间姿态限制,其调整机构通过多系统协同实现 “以折代曲” 的***施工,是协调主梁线形、支腿受力与梁体对位的核心保障。
主梁转向系统是曲线适应的基础保障。通过在主梁中部及与前后导梁连接处设置平转铰座,以竖直销轴为旋转中心,配合两侧对称布置的液压油缸形成驱动力偶,实现节段式主梁的折线变形。当油缸伸缩驱动主梁绕销轴转动至设计角度后,由精轧螺纹钢筋锚座锁定折弯形态,确保荷载传递时的结构稳定性。这种设计使直线型主梁可根据曲线半径折成适配折线,中心线贴近桥梁曲线轨迹,为后续调整奠定基础。
支腿调整体系承担着荷载均衡与位置补偿的双重功能。中支腿配置水平旋转装置与横移机构,通过轴承连接实现上部立柱与横移轮箱的相对转动,配合水平伸缩装置(***伸缩量达 50 公分)调整支腿间距,避免转向时导梁产生附加弯矩。前支腿则通过固定铰座与转向油缸组合,使下支撑梁相对主梁偏转,确保曲线过孔时支腿与桥墩横向平行接触。后车行走系统配备平面转动机构,利用滑座凹槽内的弧形滑板与连杆销轴结构,实现架桥机尾部在曲线段的平转调整,解决喂梁时的轨迹偏移问题。
天车与吊具的适应性设计保障梁体***对位。针对曲线段双导梁轨道中心距变化,天车一侧支腿采用柔性铰轴连接,可随轨道间距灵活调整,避免卡轨或应力集中。悬挂系统通过吊挂梁上的可移动铰座实现左右微调,配合主梁转向后的线形偏差,最终完成节段梁的精确对接。
安全控制机制贯穿调整全过程。机械限位装置如限位螺栓和凸凹边结构,严格控制各机构的旋转角度与伸缩行程;液压同步控制系统确保双侧油缸动作均衡,避免主梁或支腿承受附加扭矩。这些措施使架桥机在小半径曲线段既能实现 ±5° 以上的转向调整,又能保持各部件受力在安全范围内。
通过 “转向 - 横移 - 旋转” 的多维调整,各机构协同补偿曲线段的空间姿态偏差,确保梁体在无应力状态下***就位,成为小曲线桥梁施工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