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起重机钢丝绳作为核心受力部件,其日常管理需严格遵循《起重机 钢丝绳 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GB/T 5972-2023)和 TSG 51-2023《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通过系统化检查、科学润滑和规范更换,确保承载安全。
日常检查实行三级周期管控。每班作业前需进行外观检查,重点查看钢丝绳有无明显断丝、扭曲或脱槽,绳端固定装置是否松动,滑轮与卷筒缠绕是否正常。每周检查需测量关键参数:同一捻距内断丝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 10%,绳端固定处断丝超过 2 根必须停机处理;直径磨损量需用卡尺测量,不得超过公称直径的 7%,平衡轮接触部位需重点检测。每月检查需覆盖整体状态,包括是否存在局部聚集断丝(6 倍直径长度内集中断丝)、绳股下陷、钢丝外翘等变形情况,以及表面锈蚀程度,发现严重点蚀或锈蚀深坑时立即评估报废。
润滑保养需执行 “清洁 - 浸润 - 防护” 流程。使用专用钢丝绳润滑脂(符合 SH/T 0388 标准),作业前需用煤油清理表面油污和杂质。高温或露天环境每 30-50 天涂油一次,常温室内环境延长至 100-120 天。润滑时需确保油脂渗透至绳股间隙,可采用刷子涂抹或压力喷射方式,麻芯钢丝绳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热油浸渍处理(油温 60℃左右,浸泡 1-2 天),使润滑剂充分渗入绳芯。禁止混用不同类型润滑剂,避免污染导致润滑失效。
更换流程需严格遵循报废判定与安装规范。当出现整股断裂、局部严重扭曲、直径局部减小超标或腐蚀严重等情形时,必须强制更换。更换前需停机断电并悬挂警示标识,新钢丝绳需核对规格型号与原设计一致。绳端固定优先采用压板固结法,压板数量不少于 3 个,间距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 6 倍,压板应紧扣主绳侧,外露丝扣保留 2-3 扣。采用插编法连接时,插接长度不小于直径的 20 倍且不短于 300mm,每股至少穿插 5 次。更换后需进行空载试运行,检查缠绕是否平顺,制动时有无异常抖动,确认无误后记录更换日期、规格及操作人员信息,存档期限不少于 5 年。
通过标准化的检查、润滑和更换管理,可有效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降低断裂风险,为起重作业提供基础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