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桥机作为野外高空作业的大型特种设备,其电气系统长期暴露在复杂气象环境中,雷击及感应过电压易导致控制系统故障、设备损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构建可靠的防雷与接地保护体系是保障架桥机安全运行的核心技术环节,需严格遵循《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 2010)和《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 - 2008)等标准要求实施。
在防雷保护方面,需建立 “主动拦截 + 被动防护” 的双重防线。针对架桥机落梁机构等高位部件,应安装符合高度要求的避雷针,通过模拟计算确定合理数量与安装位置,确保臂架、支撑缆索等易遭雷击部位处于保护范围之内。同时,在电气控制柜、传感器等敏感设备前端必须配置浪涌保护器(SPD),其安装需遵循短距离布线原则,导体长度控制在 3 英尺以上,且与其他线路分开敷设,避免浪涌能量通过线缆耦合侵入设备。
接地系统设计采用分级架构,实现功能互补。保护接地以≤4Ω 为强制标准,通过 50mm² 接地线将架桥机支腿与桥墩预埋钢筋可靠连接,形成设备金属外壳的安全泄流通道。防雷接地则需设置独立的重复接地体,采用至少一根长度不小于 80cm 的镀锌接地棒打入土层,与防护棚等金属构件连接,确保接地电阻≤10Ω。在高压线下等复杂环境中,可借鉴津兴铁路施工经验,采用 “墩顶预埋钢筋 + 镀锌角铁” 的双重接地方式,进一步降低接地电阻。
维护管理环节需建立常态化检测机制。定期使用专用仪器测试接地电阻,采用四线式或钳形测试法确保数据准确,测试前需断开设备电源并清理连接点氧化层。日常检查应重点关注接地线连接牢固性、SPD 运行状态及避雷针有无损坏,特别注意架桥机移动作业时的动态接地可靠性,可采用带自适应压紧机构的接地板装置,保证轨道与接地体持续有效接触。通过技术措施与管理规范的有机结合,可有效防范雷击风险,保障架桥机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