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式龙门吊安全操作规程是保障设备运行与人员安全的核心依据,需围绕操作全流程建立标准化管控体系。以下从作业前检查、操作规范、异常处置及维护要求四方面展开:
一、作业前全面检查
设备状态确认
检查钢丝绳断丝数(一个捻距内≤10%)、直径磨损量(≤7%)及润滑状态,吊钩防脱装置需灵活有效。制动器间隙调整至 0.5-1mm,测试制动距离(满载≤0.5m),确保限位开关触发后 0.5 秒内停机。主梁焊缝及支腿连接螺栓需无裂纹、无松动,采用超声波探伤(GB/T 11345 标准)检测关键部位。
轨道系统检查
轨道基础沉降量需≤30mm,轨面高低差≤3mm/10m,接缝宽度 1-2mm(寒冷地区 4-6mm),压板螺栓紧固扭矩≥300N・m。检查防风锚定装置夹紧力(≥50 吨)与风速仪联动功能(≥20m/s 时自动触发制动)。
电气与安全装置
电源电缆绝缘电阻≥0.5MΩ,接地电阻≤4Ω,控制箱内接触器触点接触面积≥80%。测试超载限制器(精度 ±5%)、激光防碰撞传感器(检测距离≤1.5m)及紧急停止按钮(响应时间≤0.2 秒)。
二、操作过程标准化管控
起吊作业规范
试吊高度 10-20cm,停留 5 分钟验证制动可靠性,严禁超载(额定载荷 105% 时触发保护)。起升过程中采用 “渐进式加速”,满载速度≤15m/min,避免急启急停(加速度≤0.2m/s²)。多机协同作业时,单机负荷≤80% 额定值,保持安全间距≥3m。
运行与定位要求
大车行走速度≤90m/min,距目标 0.5m 时切换微速(≤5m/min),轨道两侧设置 1.5m 高隔声屏障减少侧向噪声。夜间作业需开启全功率照明(照度≥300lx),暴雨后及时清理轨道排水沟(深度≥500mm)。
特殊环境应对
风速≥12m/s 时启用防风锚定,≥20m/s 时停止作业并加固设备。盐雾环境下,每周用高压淡水冲洗结构件,重点清洁支腿根部与轨道连接处。
三、异常情况应急处置
故障响应机制
设备突发故障时,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切断动力,设置 10 米警戒区并报告维修人员。吊物悬停时,采用手动释放制动装置缓慢下降,严禁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结构异常处理
主梁下挠超过跨度 1/700 或支腿垂直度偏差>1mm/1000mm 时,立即停机检测焊缝裂纹,采用锚杆静压桩(单桩承载力≥200 吨)加固基础。
电气系统故障
电机过载时,检查电源电压偏差(≤5%)与接触器触点烧蚀情况,必要时更换同型号线圈(绝缘等级 F 级)。PLC 模块故障需通过状态指示灯定位,使用备用模块替换并重新校准信号。
四、作业后维护与记录
设备复位与清理
吊钩升至离地面 2m 以上,轨道式龙门吊停放在轨道中部,启动防风锚定装置。清理钢丝绳表面油污,检查轨道压板螺栓紧固状态,填写《设备运行日志》记录载荷、故障及处理措施。
定期维护要求
每周对 28 个集中润滑点注脂(NLGI 2 级锂基脂),每月校验限位开关动作精度(误差≤±50mm),每年进行主梁磁粉探伤(灵敏度≤2.5A/m)。
该规程严格遵循 TSG 51-2023《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与 GB 6067.1-2010 标准,通过三级检查机制(日常巡检、月度专项、年度全检)确保设备 MTBF≥8,000 小时,满足港口、铁路货场等重载场景的全天候作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