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跨梁架桥机的效率提升依托设备改进与工艺优化,在实际施工中通过三类路径实现。设备结构改进方面,采用模块化主梁设计的 QJ300 型架桥机,将传统 48 小时的转场组装时间压缩至 12 小时。例如在河北太行山高速施工中,该设备通过快速拆卸的支腿结构,实现单日转场 3 次,较同类型设备提升转场效率 60%。
工艺优化是核心手段。杭绍台高速采用 “运架一体化” 流程,将运梁车与架桥机喂梁接口标准化,使单孔箱梁架设的喂梁环节从 90 分钟缩短至 45 分钟。在江苏常泰长江大桥施工中,通过 “双机同步架设” 工艺,两台架桥机对称作业,将 100 米钢箱梁的架设周期从 7 天压缩至 3 天,且减少临时支撑安装工序 2 道。
协同作业优化同样关键。郑万高铁跨汉江特大桥施工中,通过 BIM 模拟预设架桥机运行轨迹,提前规划支腿站位与梁体运输路线,使每日有效作业时间从 6 小时延长至 9 小时。广东深中通道采用 “天窗点***分配” 模式,将架桥机操作、梁体固定等工序分解为 3 个 30 分钟时段,单日架设效率提升 40%。
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可使单台架桥机月均架设箱梁数量从 15 孔提升至 25 孔以上。例如在山东济潍高速项目中,综合应用上述方法后,40 米箱梁架设的单位工期缩短 35%,单公里施工成本降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