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系统是架桥机夜间及低光照环境作业的核心安全保障,其覆盖范围与亮度控制需遵循 “功能适配、层级保障” 原则,结合不同作业区域特性形成全方位照明网络,满足 GB 6067.1-2024《起重机械安全规程》对作业环境的硬性要求。科学设计照明布局与亮度参数,可有效避免视觉盲区导致的操作失误,降低夜间施工安全风险。
覆盖范围需按作业功能分区***规划。吊装作业核心区必须实现无死角照明,主吊具周围 3 米半径范围内需形成连续照明覆盖,确保吊钩位置、钢丝绳状态及梁体连接部位清晰可见。主梁与导梁连接区域需重点照亮铰点转动部位,照明范围应延伸至导梁端部 1.5 米处,便于观察结构姿态变化。行走轨道两侧需设置线性照明带,覆盖轨道中心线两侧各 1.5 米宽度,确保轨道接缝、障碍物及限位装置清晰可辨。支腿操作区照明需覆盖油缸伸缩行程全程及支撑脚板与地面接触部位,避免因视觉偏差导致支腿支撑不稳。司机室前方视野照明应覆盖作业半径内的所有关键点位,通过可调式投光灯消除前下方视觉盲区。
亮度标准实行分级控制机制。根据作业精度要求差异,普通作业区域地面照度不得低于 50lx,满足构件转运、设备行走等基础操作需求。梁体对位、螺栓连接等精密作业区域照度需提升至 100lx 以上,确保操作人员能清晰识别构件细节与安装标记。司机室操作台面照度应控制在 30-50lx 之间,采用漫反射光源避免屏幕眩光干扰,同时保证仪表盘刻度与按钮标识清晰可辨。应急照明系统在突发断电时需立即启动,通道及疏散路线照度不低于 50lx,持续照明时间不少于 90 分钟,为紧急撤离和故障处理提供充足光照。
技术规范需兼顾环境适应性与安全冗余。所有照明灯具需达到 IP65 防护等级,外壳采用耐腐蚀铝材并配备硅胶密封圈,确保在粉尘、雨水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主照明回路需独立供电并设置短路保护装置,与紧急停止系统实现联动控制,急停触发时保留应急照明回路供电。投光灯安装高度需与照射角度匹配,主梁两侧灯具安装高度距作业面 3-5 米,采用 30°-45° 俯角照射以减少阴影;轨道照明灯具间距不超过 6 米,确保光线均匀叠加无暗区。
日常维护需建立标准化检查流程。每日班前需清洁灯具表面灰尘与污渍,检查灯罩完整性及固定螺栓紧固度;每周测试应急照明转换功能,确保断电后 0.5 秒内自动启动;每月使用照度计检测各区域亮度值,当普通作业区照度低于 40lx 时需及时更换光源或调整灯具角度。对于长期高强度使用的吊装区照明,每季度需校准投光角度,确保关键作业点照度始终符合安全标准。通过科学的覆盖设计、***的亮度控制与规范的维护管理,照明系统可全方位支撑架桥机安全高效作业。
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