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轨道作为龙门吊运行的基础承载结构,其精度直接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与结构安全,测量与校正工作需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通过系统化流程保障轨道几何参数符合运行要求。这一工作是预防车轮啃轨、减少结构磨损的核心环节,必须结合环境因素与设备特性实施***操作。
测量工作需在严格的环境控制下开展。轨距测量应使用经校准的轨距尺,在轨道全长范围内每 2 米测量一点,确保实际轨距在标准值 ±3 毫米范围内,同一截面两侧轨距偏差不得超过 5 毫米。高温环境下需特别注意热胀冷缩影响,应选择在日间温度较高时进行测量,重点检查是否出现因温度应力导致的轨向偏移或接头挤严(俗称 “瞎缝”),连续出现 3 处瞎缝时必须立即处理。水平与高低偏差测量需使用水准仪,每 2 米长度内高低差控制在 5 毫米以内,通过沿轨道纵向连续测量绘制高程曲线,识别沉降或隆起区域。直线度检查可采用目视瞄准轨头下颚的方法,配合经纬仪确认轨道中心线偏差,确保直线段每 10 米偏差不超过 3 毫米。
校正操作需按 “先机械调整后固定强化” 的顺序实施。轨距调整通过松动轨道压板螺栓,利用千斤顶微量推移轨道实现,调整后需用轨距尺复查确认,确保偏差在允许范围后按规定扭矩紧固螺栓(通常为 30-40N・m)。水平高低校正需在轨道底部加减垫板,垫板层数不超过 3 层,总厚度控制在 10-20 毫米,相邻垫板搭接长度不少于 50 毫米。对于接头部位,若间隙超过 5 毫米需更换接头夹板,同时根据环境温度预留伸缩缝,高温季节可适当减小间隙,低温季节增大间隙,避免因温差产生的应力导致轨道变形。轨道直线度校正需以经纬仪定位的中心线为基准,通过松紧侧向固定螺栓逐步调直,每调整一段距离需再次测量验证,防止累积偏差超标。
安全与验证机制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作业前必须切断设备电源,设置 “禁止合闸” 警示标志,采用双人作业模式确保相互监护。校正完成后需进行空载试运行,观察大车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异响或跑偏现象,同时用轨距尺随机抽查 3-5 个点位确认参数稳定。日常维护中应建立轨道状态记录台账,每周检查轨道螺栓紧固情况,每月测量轨距变化趋势,雨季或高温季节增加检查频次,通过持续监测及时发现潜在偏差,形成 “测量 - 校正 - 维护” 的全周期管理体系,为龙门吊安全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