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起重机轨道的安装精度直接决定设备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能,需严格遵循《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8-2010)和 TSG 51-2023《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通过跨度、标高、直线度和接头间隙的***控制,构建可靠的运行基础。
跨度控制是轨道安装的核心参数。测量需采用经计量校准的钢卷尺或红外线测量仪,跨度小于等于 10 米时允许偏差为 ±3 毫米,大于 10 米时偏差需按规范公式计算且***值不超过 ±15 毫米。测量时必须进行温度修正,根据钢卷尺线膨胀系数(11.5×10⁻⁶/℃),按实际温度与标准温度(20℃)的差值计算修正值,确保计量精度。轨道固定需采用适配的紧固方式,工作级别 M6 及以上的机构应选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终拧后外露丝扣保持 2-3 扣,防止运行中出现松动偏移。
标高控制需通过水准仪逐点测量,同一截面内两条平行轨道的相对标高偏差不得超过 10 毫米,纵向倾斜度不应大于 1/1500。安装时需清理承轨梁表面杂物,通过金属垫片调整轨道高程,垫片层数不超过 3 层且总厚度不大于 10 毫米。直线段需避免出现 “三角坑” 缺陷,在 18 米范围内两侧轨顶高差变化不得超过 4 毫米,确保车轮受力均匀。
直线度偏差直接影响运行平稳性,采用拉钢丝法检测时,平面内每 2 米长度偏差不大于 1 毫米,立面内每 2 米偏差不大于 2 毫米。长距离轨道可使用全站仪校准,通过轨道侧向拉紧装置调整直线度,接头处需加装轨道夹板增强整体性。对弯道轨道,需按设计半径***放样,确保曲线平滑过渡。
接头间隙处理需兼顾伸缩与平稳性要求。标准环境下接头间隙控制在 1-2 毫米,高低差不超过 1 毫米;寒冷地区需预留 4-6 毫米伸缩缝以应对温度变化。优先采用 45° 斜接头形式减少车轮冲击,焊接接头需进行二级以上无损探伤,焊后 24 小时内完成外观检查,确保无裂纹、气孔等缺陷。接头处轨道侧面需齐平,错位偏差不超过 1 毫米,通过塞尺和水平尺逐点核验合格后方可固定。
轨道安装完成后需进行联合验收,所有测量数据需存档备案,作为设备定期检验的基准资料。通过全流程的精度控制与规范测量,可有效降低车轮磨损、啃轨等故障风险,保障起重机长期安全运行。
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