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箱梁车间底漆施工以 "***表面处理、动态过程控制" 为核心,通过工艺参数与防护措施协同实现涂层附着力与耐久性目标。以下从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保护措施三方面展开解析。
一、施工工艺实施要点
表面预处理
钢材需经喷砂处理至 Sa2.5 级(近白级),粗糙度控制在 Rz 40-75μm。喷砂后 4 小时内完成底漆喷涂,避免二次锈蚀。某跨海大桥项目采用封闭式喷砂房,粉尘浓度控制在 10mg/m³ 以下,确保表面清洁度达标。
涂料选择与施工
无机硅酸锌底漆:适合流水线作业,表干仅需 10 分钟,焊接烧伤宽度≤15mm。施工时采用高压无气喷涂,喷嘴压力 120-150kgf/cm²,稀释剂添加量≤10%。
环氧富锌底漆:需严格控制固化时间,底材温度需高于露点 3℃,混合后需在 6 小时内用完。某斜拉桥项目采用该底漆,配合 80% Ar+20% CO₂混合气保护焊,焊缝熔透率提升至 95% 以上。
环境参数控制
车间温度需稳定在 15-30℃,相对湿度≤85%。冬季施工时通过加热设备将环境温度维持在 20℃以上,避免涂层成膜不良。喷涂区域需达到 ISO 7 级洁净度,每立方米空气中≥0.5μm 颗粒数≤352,000 个。
二、质量控制与检测
膜厚管理
干膜厚度需符合设计要求:无机硅酸锌底漆 25±5μm,环氧富锌底漆 60-80μm。采用磁性测厚仪每 2m² 检测 1 点,合格率≥98%。某长江大桥项目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膜厚均匀性偏差≤10%。
附着力验证
采用划格法检测,附着力需≥1 级(ISO 2409)。深中通道项目对焊缝区域进行拉开法测试,附着力≥5MPa,确保涂层与基材紧密结合。
无损检测协同
焊缝区域需预留 100-150mm 不涂漆或采用临时保护涂层,焊后通过相控阵超声波探伤(PAUT)检测内部质量,评定等级不低于 Ⅱ 级。
三、保护措施与典型案例
关键区域防护
焊接坡口:采用锌粉含量≥80% 的临时保护涂层,焊后清理至金属光泽。
螺栓摩擦面:禁止涂装,需经机械打磨至 Ra 50-70μm,抗滑移系数≥0.45。
运输与储存防护
涂装后钢构件需采用柔性材料隔离,避免机械损伤。某项目通过红外热成像监测,运输过程中涂层表面温差控制在 100℃以内,防止应力集中。
返修处理规范
对漏涂、起泡等缺陷,采用碳弧气刨清除缺陷区域,重新喷砂至 Sa2.5 级后补涂。某跨海大桥项目通过严格返修流程,涂层一次验收合格率达 99.5%。
四、典型工程应用
宜宾临港长江大桥采用环氧富锌底漆(锌含量 85%),配合佐敦 F15 HS 面漆,涂层附着力≥5MPa,耐盐雾试验达 5000 小时无锈蚀。瀛洲南路钢箱梁项目通过手工滚涂工艺,底漆干膜厚度 60μm 以上,焊缝区域采用预涂处理,避免漏涂。黄茅海大桥采用无机硅酸锌底漆,焊接后烧损面积≤15mm,显著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TEL